人工智能存在的威脅:康復中的生物自戀者的反思
作者:Trent McConaghy
原文鏈接:https://medium.com/@trentmc0/the-ai-existential-threat-and-the-bandwidth-scenario-4573c1cb085f#.8x4rgi4nc
人工智能存在的威脅:康復中的生物自戀者的反思
(AI DAO系列, 第Ⅲ部分)
![]()
AI最終可能會控制我們所有的資源,這是對人類生存的威脅,我們如何預防呢?安全AI只能說是海市蜃樓(對不住了Elon),還有另一種方法:加入機器,我們甚至可以利用當今的市場力量逐步做到這一點,但我們必須克服生物自戀。
我的觀點基于20年來的AI研究、模擬電路、摩爾定律和去中心化。
AI最終可以通過兩種方式控制人類的資源:AI直接拿走它,或者我們把它交給AI。
我們已經開始走這條路了,我們正在讓狹義的 AI 控制我們工廠中的機器人,自動駕駛的汽車,我們乘坐的飛機,一點一點地,我們讓AI越來越多地控制我們的資源,這些系統不斷優化:改變設計變量以最小化資源使用和其他目標。目前,每個AI系統的應用領域都非常狹窄。我們將建立更高級別的網絡,以結合自動駕駛汽車或供應鏈的各個網絡,我們也會為 AI 提供在這些級別進行優化的方法,這一切都將以效率的名義進行。我們將建立這些更高級別的AI系統,這樣就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或個人擁有它們。(我們不希望谷歌或 GE 控制一切!)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將通過將 AI放入 DAO來分散它們,這也意味著我們將無法拔掉插頭,除非我們想讓現代世界關閉。這些更高級別的 AI 系統將具有復雜的緊急行為,這些行為是通過組合下面可能簡單的 AI 系統而產生的,正如蟻群的行為比簡單的螞蟻要豐富得多。Holland、Dorigo和其他人已經在許多場景中證明了這一點。這些去中心化的新興AI將繼續優化,一些設計變量將涉及人類,在許多任務中,人類是沉重的資源負載,在許多任務中,與硅相比尤為沉重。因此,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使用,這個AI將簡單地優化人類,一切以效率為名。糟糕的是,AI現在控制著我們的資源。
這很了不起,為了獲取我們的資源,AI甚至不需要“醒來”,即達到人類水平的智能,它比那更平凡,我們將自己控制 AI,它會簡單地優化我們的需求。
如果 AI 簡單地獲取它,它們也可能最終控制人類的資源,為此,AI必須“覺醒”——達到人類水平或更高的智能。由于大量資金流入 AI 研究和基于經濟效益為 AI 提供動力的芯片,這種情況發生的速度比人們意識到的要快。
一旦 AI 控制了我們的資源,無論是我們給它還是 AI 拿走它,我們都將與 AI 爭奪資源,一開始可能不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一旦 AI 優化并意識到人類是資源大戶,它們可能會迅速果斷地采取行動,將人類從資源方程式中移除。是的,人類可能會消失,人類的口袋可能會在核戰爭和全球變暖中幸存下來,但如果我們站在 AI 的錯誤一邊,游戲可能就完全結束了,AI可以說是人類面臨的最大生存威脅。旁白:人們可以將“AI 覺醒”視為“人類”的下一次進化,因為畢竟我們會建造它們。那為什么感覺不對呢?我的看法是,這是因為我們個人的思維模式沒有延續下去。我們寧愿留下來享受樂趣!
鑒于AI可能會控制我們的資源,以及這意味著對人類的威脅,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我這里有一些想法。
目標是防止在 AI 占用我們的資源后造成人類滅絕,這里的想法是以某種方式使AI“安全”,并為此使用監管。Elon Musk向 OpenAI 投入了 10 億美元用于更透明的 AI 研究。他一直在假設如果AI醒來,我們就可以對其進行監管,而這個假設是錯誤的。試想一下,如果螞蟻“反抗”我們并想要監管。我們會聽他們的嗎?一旦AI達到我們的智能水平,一秒后,它就會超過我們的水平。10 倍可能緊隨其后。不需要多少 10 倍的時間,我們就會像 AI 的螞蟻一樣。(編輯:在我寫這篇文章時,Elon 終于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很好;我在下面有比“神經花邊”更實用的解決方案。)
![]()
有些人認為我們可以創造友好的AI,也許你可以。但所有AI都會友好嗎?我看不出有什么方法可以阻止不友好的 AI。您是否會抓住機會推動 AI 向前發展,希望所有 AI 都以某種方式變得友好。OpenAI 實際上對人類來說可能更糟,因為它在沒有真正保護的情況下更多地催化了 AI。所有 AI 的安全 AI 都是海市蜃樓,僅僅因為我們希望某事成真但并不能使它成真。
如果AI占用了我們的資源,我們的神經元將很難與之競爭。我建議我們給自己找一個有競爭力的基質,克服你的神經元,克服你的生物皮囊自我(并稱自己為正在康復的生物自戀者)。不要打敗他們,加入他們。或者不要,如果你更愿意讓 AI 偷走我們的星球甚至更遠的地方,我更喜歡前者。哪種基質?得益于 50 年的摩爾定律,硅是一種出色的基板,這是我們首先面臨AI風險的部分原因。那是最明顯的底物;使用它很有意義。那么,我們如何將自己移植到硅片上呢?這里有兩個主要的:Ems 和 Bandwidth++,讓我們探索一下。
Ems 是模擬人類,也就是上傳。基本上,以足夠的分辨率隨時間掃描您的大腦,以便能夠構建大腦動力系統的模型。然后,將該模型實例化到其他基板中,例如硅。羅賓·漢森 (Robin Hansen) 最近寫了一本書,探討 Ems 的影響,無論是好是壞。Ems 的最新技術是什么?簡而言之,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給定的人身上,我們需要收集足夠的數據來重現動態。一種通用方法是大腦掃描,fMRI 可以觀察整個大腦隨時間變化的動態,但僅使用血流作為代理,所以它很慢而且有損,腦電圖速度更快但只能看到表面電信號,近紅外線也很快,可以看到更遠的地方,但達不到所需的全部深度。光遺傳學可以出色地捕捉整個大腦中神經元發射的動態,但需要基因工程,以便神經元也發射光子(盡管它正在經歷人類批準的過程)。最后,電路終于變得足夠小,可以想象在整個大腦中部署納米級傳感器。另一種方法是對大腦的每個組件進行黑盒化,監控每個組件的輸入和輸出,然后為每個組件建立模型,研究人員已經在小鼠大腦的組成部分上完成了這項工作,并取得了巨大成功。這種技術可以與全腦掃描相輔相成。
3.2.2 Bandwidth++ Scenario
在Bandwidth++ Scenario中,我們自己和計算之間的帶寬達到我們自己之間的帶寬水平,然后它繼續前進,最終,我們可以拔掉插頭。與 Em 方案一樣,BW++ 方案使我們與硅處于同等競爭地位,但與 Em 場景不同的是,它可以從今天開始,利用今天的市場力量逐步發生。
我們在賽跑,AI醒來并獲取資源,而不是人類加入機器。一個好方法是積極地為其提供資金,讓它發展得更快,對于 Em 場景,這意味著對大腦掃描和相關領域的研究,而不僅限于針對病人。對于 Bandwidth++ 場景,這意味著對 BCI 的研究,以及包括 BCI 及其他在內的未來智能手機的積極上市。我認為后者更有可能,因為如果市場起飛,每年投入數百億美元的研發資金將很容易。催化Bandwidth++ scenario的另一種方法是在設計新網絡和平臺時簡單地偏向于此。是的,這很模糊!我也希望我在這里有更具體的想法,但也許你作為讀者有。也許還有其他方法?我希望作為讀者的你看到問題已經從“我們如何阻止人工智能接管?”轉變為“我們如何阻止AI接管?”到“我們如何催化 Bandwidth++ 場景?”來,戴上你的工程師帽子!
AI可以拿走它們所有的資源,要么我們給它們,要么它們拿走。這對人類構成了生存威脅。如果我們想與 AI 競爭,我們需要有競爭力的基質,而該基板是硅。我們無法阻止 AI 方面,也許我們可以試著放慢它的速度,但這與想要讓它快速發展的雄厚、強大的財力背道而馳。但是我們可以加快人性化的一面!大多數情況下,這意味著將資金用于 BCI 的研發,還有其他的想法,還有待提出。
我的其他 AI DAO 帖子都是針對這篇帖子構建的:
人工智能、區塊鏈和奇點的其他交叉點。每篇文章都有更多鏈接。
- 我于 2016 年 6 月 2 日在倫敦發表的演講名為“我們是神經自戀者嗎?AI 對人類的生存威脅和務實的解決方案”,以及2012 年至今的其他演講。
2. 2016 年 8 月 18 日在柏林舉行的“AI的崛起”活動中就此主題發表的演講。這是視頻和幻燈片。
Greg McMullen, Kalin Harvey, Scott Volk, Troy McConaghy, Jan Balcar, Eesmyal Santos-Brault, Masha McConaghy, Bruce Pon, Kai Wu, Simon de la Rouviere, Al Robertson, Michael Mainelli, Emma Stamm, Alan Shapiro, Vinay Gupta, samim, Harm van den Dorpel,許多來自 AI 社區的朋友,當然還有長時間的討論(在某些情況下長達數年!),這導致了這篇文章中的想法。
DAOSquare 起源于西方著名以太坊社區 MetaCartel,DAOSquare 的使命是構建屬于 Web3 時代的孵化器,從而更好地幫助這個時代的創新者從 0 到 1 并走向成功,正如互聯網時代的 Y·Combinator 一樣。Website: [https://daosquare.io]Twitter: [https://twitter.com/DAOSquare]Discord: [https://discord.gg/daosquare]Forum: [https://forum.daosquare.io]Media: [https://dao2.muse.lol]
文章轉發自DAOSquare微信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和任何投資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