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id="wayaw"></table>
<table id="wayaw"><option id="wayaw"></option></table>
<table id="wayaw"><source id="wayaw"></source></table>
  • <table id="wayaw"><option id="wayaw"></option></table>
    <noscript id="wayaw"><noscript id="wayaw"></noscript></noscript>
  • <td id="wayaw"></td>
    • 元宇宙:本站分享元宇宙相關資訊,資訊僅代表作者觀點與平臺立場無關,僅供參考.

    本站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務,價格行情來自以下交易平臺:

    元宇宙是什么?一篇文章帶你看懂它可能帶來的商機、應用,以及面臨的爭議與挑戰

    • 2024年1月24日 13:26

    自從臉書(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在2021年10月底宣布將公司更名為“Meta”,目的是將臉書轉型為元宇宙公司,"元宇宙"一詞在 Google 上的搜索量便大增,成為當下熱門的話題。Google Trends 上顯示"元宇宙是什么"自 2021 年 11 月后搜索量暴增;圖片來源:臺灣地區"2021 年的熱門搜索"(Google Trends)


    元宇宙,一詞結合了未來感與科幻色彩,對許多人來說似乎遙不可及。但究竟什么是元宇宙?它將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

    本文旨在淺顯易懂地介紹元宇宙的概念,探討它可能創造的商業機會,以及所面臨的挑戰。

    元宇宙(Metaverse)是什么?

    關于“元宇宙”的定義,其實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原因是這個概念還很新,尚未發展成熟,所以各界說法不一。這就像是以前“網絡”這個概念剛出來的時候,也沒有人能清楚的定義它。

    元宇宙可被理解為一個豐富多彩的虛擬空間,這里不僅支持工作和社交活動,還允許用戶進行娛樂和購物。

    在這個空間,用戶可以感受到自己和他人一起“存在”于虛擬世界中,同時還能自定義虛擬化身(Avatar)并擁有數字資產。

    例如,2009年的電影《阿凡達》中描繪的潘多拉星球可看作是一種元宇宙的表現。電影里,主角透過一個虛擬化身(Avatar)在虛擬世界中行走、奔跑,盡管他在現實世界中雙腿癱瘓。

    這種結合了虛擬(納美人的身體)與現實(主角的意識)的情景,恰好展示了元宇宙的核心理念。

    阿凡達這個詞來自于英文 Avatar,為“虛擬化身、頭像”之意。在這樣的世界中,身體限制可以被克服,用戶能夠以全新的形式體驗世界。

    電影《阿凡達》

    元宇宙中經常提及的兩個重要技術是虛擬現實(VR)和擴增現實(AR)。這兩種技術可以類比于臺灣民俗中的“觀落陰”和“陰陽眼”。

    VR 是 Virtual Reality 的縮寫,意思是“虛擬現實”,它是利用技術產生一個 3D 的虛擬世界,讓用戶透過感官的類比,仿佛身歷其境。如果還是不知道什么意思可以把它想象為觀落陰的儀式。

    觀落陰是臺灣一種宗教習俗,主要是有人想念他們過世的親人時,可以請法師透過儀式帶著他們的靈魂到陰間去看他們已過世的親人。

    這個儀式進行時,參加的人眼睛前面要綁上一塊紅布條,上面貼有符紙,這跟我們現在戴著 VR 眼鏡的感覺非常類似。

    HTC 的 VR 眼鏡 VIVE ;

    圖片來源:HTC VIVE 官網

    AR 是 Augmented Reality 的縮寫,翻譯為“擴增現實”,指的是透過影像及圖像分析技術,讓屏幕上的虛擬世界可以跟現實世界進行結合跟互動,如果難以想象,可以用臺灣俗稱的陰陽眼來比喻。

    擁有陰陽眼的人不只能看到一般人能看到的場景,他們還能看到鬼魂或是超自然的東西,并且與這些東西互動。所以擴增現實能做到的就是讓我們能像是擁有陰陽眼一樣,可以在真實世界跟虛擬的角色互動。

    “元宇宙”概念由來

    元宇宙(Metaverse)一詞最初出現于 1992 年尼爾·斯蒂文森(Neal Stephenson)的科幻小說《雪崩》(Snow Crash)。

    這個詞是從英文中的“meta”(超越)和“universe”(宇宙)組合而成,用來描繪作者想象中的未來虛擬世界。在這部小說中,人們通過虛擬化身(Avatar)在一個廣闊的虛擬空間中互動,這些化身反映了他們的真實身份。


    既然這個詞早在 30 年前就出現了,那為什么直到 2021 年才突然流行起來呢?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與元宇宙相關的一些技術已經漸漸成熟,例如我們所熟知的宏達電(HTC),已經開發出虛擬現實(VR)眼鏡,可以透過這個裝置進入虛擬世界中。

    第二,區塊鏈(blockchain)的概念也愈來愈普及。區塊鏈是借由密碼學等技術,創建與儲存龐大的交易資料,具有難以篡改的特性。

    所以幾乎任何具有價值的東西都可以透過區塊鏈來追蹤及交易,像是加密貨幣和 NFT,文章后面會有關于 NFT 的更詳細介紹。

    區塊鏈之所以會帶動元宇宙的發展,原因在于它的“不可破解性”和“不變性”,這是虛擬現實技術可以獲得廣泛采用的關鍵。因為在虛擬環境中黑客攻擊和資料外泄很常見,所以平臺的安全性是相當重要的。

    第三,新冠肺炎(Covid-19)加速了元宇宙的發展。由于疫情的關系,人類的生活方式被大大改變,多數人不能出門、需要遠端工作,造成在虛擬世界的互動需求大增,因此疫情成為了元宇宙發展的重要推手。

    以下是幾位名人對于元宇宙的看法及定義。

    扎克伯格:元宇宙是公司(Facebook/Meta)最重要的未來

    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Facebook(現稱Meta)的創始人,強調元宇宙是公司未來發展的核心。他預言,未來人們將不會只將Meta視為一家社交媒體公司,而是一個以元宇宙為核心業務的創新企業。

    Meta官方網站上對元宇宙的定義是,它是一組讓人們可以與身處不同物理空間的人交互的虛擬空間,包括社交、工作、娛樂、學習和創造等多種可能性。

    關于元宇宙的定義,Facebook在其官網也寫道:“元宇宙是一組虛擬空間,你可以在其中創建和探索和你在不同物理空間的其他人。你將能夠與朋友閑逛、工作、娛樂、學習、購物、創造等等。”

    “元宇宙不是一家公司可以單獨構建的單一產品,它就像互聯網一樣,無論Facebook是否存在,元宇宙都存在。它不會在一夜之間建成,其中許多產品將在未來的10到15年內完全實現。盡管這個時間長度對我們這些人來說是令人沮喪的,但它讓我們有時間解決關于如何構建它的難題。”

    Mathew Ball:元宇宙含八項主要核心,距離完整愿景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前亞馬遜工作室戰略主管馬修·波爾(Matthew Ball)在其關于元宇宙的著名文章中,闡述了元宇宙包含的八大核心要素,并認為實現元宇宙的完整愿景還需幾十年時間。

    這些核心要素包括硬件、計算能力、網絡、虛擬平臺、互通工具和標準、支付服務、內容及資產管理,以及用戶行為分析。

    Matthew Ball同時也表示,元宇宙的完整愿景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但是它的發展主要跟以下八項核心有關。

    1.硬件:各種支持元宇宙裝置的硬件,包含消費者使用的硬件,如VR耳機、手機、觸覺手套以及企業使用的硬件,如工業相機、投影和跟蹤系統等。

    2.計算:能支持元宇宙的各種運算能力,如人工智能、投影、翻譯等多樣化的功能。

    3.網絡:由網絡提供商提供持久的即時連線、高頻寬和去中心化的數據傳輸。

    4.虛擬平臺:開發和運營一個虛擬環境,讓用戶及企業可以建立及參與各項體驗,例如賽車、畫畫、上課、聽音樂等。

    5.互通工具和標準:可以實現元宇宙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的工具及標準。(就像「HTML」為建立網頁的「標準語言」,用此語言打造出的網頁在IE、Chrome等不同瀏覽器中都能成功讀取。)

    6.支付服務:支持數字支付流程、平臺和運營的技術,包含加密貨幣及其他區塊鏈技術。

    7.內容、服務和資產:與用戶資料和身份相關的數字資產(如虛擬商品和貨幣)的設計、建立、銷售、轉售、儲存、安全保護和財務管理。

    8.用戶行為:觀察消費者和商業行為的變化,包含消費者的花費、時間和注意力等。

    元宇宙跟電玩游戲一樣嗎?

    有人會說,元宇宙是在虛擬的世界中跟其他人互動,還可以設定自己的頭像跟身份,那跟電玩游戲不是很像嗎?

    想像一下,元宇宙就像是一個巨大的虛擬世界公園。在這個公園里,電玩游戲就像是其中一個游樂設施,比如旋轉木馬。你可以在這個游樂設施上玩耍,但這個公園還有很多其他不同的地方可以探索。

    你可能會在公園的一角參加一場虛擬現實音樂會,或者在另一個區域參加一個線上商業會議。每個地方都提供不同的體驗,從娛樂到教育,從社交到商業。這就是「元宇宙超越游戲本身」的意思。

    而「多個元宇宙」則可以想成是不同的虛擬世界公園,每個公園都有自己獨特的游樂設施和體驗。就像現實世界中的不同主題公園一樣,每個元宇宙都有其特色和吸引人的地方。

    所以,元宇宙不僅僅是游戲,它是一個包含各種虛擬體驗的廣闊世界,而我們可以在其中選擇各種不同的活動來參與。

    元宇宙跟NFT有什么關系?

    元宇宙和NFT(非同質化代幣)之間存在緊密聯系。NFT是一種獨特的數字資產,代表了數字形式的作品,如藝術品、音樂或影像,每件作品都是唯一的且不可分割。

    這與同質化代幣(例如比特幣或以太幣)不同,后者可以分割且每個單位價值相同。NFT的獨特之處在于其不可復制性,確保了數字作品的原創性和所有權。

    什么是NFT?

    NFT是英文Non-Fungible Token的縮寫,中文翻譯成「非同質化代幣」。

    還是有點抽象是吧?

    所謂「同質化代幣」是指每個代幣的價值相同,而且可以分割,就好比你用100元紙幣可以跟別人隨意交換另一張100元紙幣或是二個50元硬幣,因為它們價值是一樣的。

    像我們常聽到的數字加密貨幣比特幣(BTC)及以太幣(ETH)都是屬于同質化代幣。

    而「非同質化代幣」也是數字加密貨幣的一種,但是每個代幣都是獨一無二的,像是圖片、音頻、影像等任何數字形式的作品,是無法分割且無法互相取代的。

    這些以前可以輕易復制的數字檔案,現在透過NFT就能擁有所有權證明,因為該藝術品的原創者、交易記錄通通會被記錄下來,并且是公開的,同時它具有不易復制的特性,所以不必擔心被仿冒的問題。

    因此,無論是一篇文章、一張梗圖還是一部短片,未來都可以像實體藝術品一樣被競拍出售。

    比如在2021年,數字藝術家Beeple的作品以NFT形式拍賣,賣出了高達6900萬美元的高價。

    Beeple的數字藝術作品《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

    圖片來源:佳士得拍賣 CHRISTIE'S IMAGES LTD

    而同年Twitter的創始人杰克·多爾西(Jack Dorsey)的第一條推文也被制成NFT,以290萬美元售出,被伊朗的加密貨幣企業家買下。

    在2022年4月,該企業家想要出售這條推文NFT,他開價4800萬美元,但最后只有7人參與投標,最高出價只有280美元。

    簡而言之,NFT是存在于區塊鏈上的所有權證書,它將成為虛擬世界中經濟的關鍵。

    由于每個NFT都由一個無法刪除、復制或銷毀的加密密鑰保護,所以它能夠對一個人的虛擬身份和數字資產進行驗證,這是一個元宇宙本身及跨元宇宙互動所必需的。

    NFT在元宇宙中的應用

    NFT在元宇宙中的應用廣泛,它使得數字世界中的資產(如虛擬土地、藝術品或時尚產品)具有真實的經濟價值和所有權。

    這種獨一無二且不可替代的特性,使得NFT成為元宇宙運行的重要基石。例如,虛擬社交平臺VRChat和元宇宙平臺Decentraland,都提供了NFT作為交易和展示數字資產的方式。

    這兩個概念都相當的新,但是目前已經有幾家公司找到了同時應用這兩個概念的方法,成效也相當不錯。

    1.虛擬市場:VRChat是一款大型多人在線VR游戲,玩家可以在上面通過虛擬角色進行交流互動。

    在這樣的空間中,可以作為NFT的交易場所,因為賣家可以輕松地提供鏈接和預覽給買家,或是直接在VR的環境中創造資產,而買家則可以決定是否購買。

    VR和NFT市場可能吸引各行各業的品牌加入,像Nike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它已經通過「Nikeland」加入虛擬世界,并且已經收購了一家以制作NFT產品聞名的工作室RTFKT,未來,也許我們可以看到這兩個概念在Nike的虛擬世界中碰撞出火花。

    美術館:在觀賞藝術品時,VR可能會是最佳的平臺,因為你可以從每一個細節和角度近距離觀賞,所以藝術品是很適合通過虛擬實境展覽的。

    例如,許多博物館已將NFT藝術品放置在由以太幣區塊鏈提供支持的Cryptovoxels元宇宙中。

    據The Art Newspaper報道,Cryptovoxels元宇宙上有美術館和博物館,包括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和奧地利的美術館。

    房地產:房地產在元宇宙中的概念不再僅限于實體土地,而是擴展到了虛擬空間中的數字土地。

    例如,Decentraland這樣的去中心化平臺允許用戶以NFT的形式買賣虛擬土地。這里的土地不僅是數字空間中的一塊地塊,更是用戶創建、共享內容和社區的基礎。

    舉例來說,Decentraland是一個基于以太坊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平臺,它的核心資產就是土地,其中的地塊可以作為NFT買賣。土地的擁有者就是地主,可以自己創建土地上的環境和內容,甚至打造成一個主題社區,開放其他人進來。

    Decentraland在2017年底的第一次拍賣,共拍出34356塊土地,換算當時市價超過3000萬美元。

    Decentraland上的土地拍賣畫面;


    圖片來源:Atomic Wallet

    元宇宙可能帶來哪些商機?看看科技巨頭怎么做
    臉書 (Meta)

    在科技界,Meta(原名臉書)是推動元宇宙發展的先驅之一。2021年,公司將名稱由「Facebook」改為「Meta」,象征其對進軍元宇宙的全面承諾。

    Meta致力于創造一個多元、互動的3D空間,這個空間超越了傳統的社交媒體互動,提供了更加真實和沉浸式的體驗。

    那么Meta想要建造的元宇宙是長什么樣子呢?

    我們都知道臉書是一個社群媒體,其核心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串聯」。

    在目前的Facebook平臺上,我們與家人朋友的互動多數是通過貼文、留言、Messenger對話、直播等方式。這些互動方式主要是通過文字或影片,缺乏實際存在感和身體互動,因此相對較為「間接」或「表面」。

    例如,當你在Facebook上給朋友的照片點贊或發送信息時,你只能通過屏幕與對方溝通,缺乏面對面交流的直接性和深度。這種互動更像是傳遞信息的方式,而不是真實的、全方位的社交體驗。

    而Meta規劃的元宇宙則旨在突破這些限制。在這個3D虛擬空間中,人們以虛擬化身的形式出現,可以更直接、更全面地互動。

    例如,通過Meta的虛擬平臺,用戶可以以3D虛擬化身的形式參與各種活動,從社交聚會到工作會議,甚至于虛擬旅行和遠程家庭聯系。

    你可以戴上眼鏡進入一家虛擬咖啡廳并以你的虛擬化身出現,然后通過Messenger發信息邀請你的朋友也一起上來。

    在這個空間中,你們可以打牌、聊天、喝咖啡,就好像這些朋友真的在你旁邊一樣。過程當中,你還可以通過手機跟你的家人視頻,虛擬與現實完全融合在一起。

    在元宇宙中以虛擬化身跟朋友打牌,同時通過視頻軟件跟真實世界的家人聊天;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遠距工作問題,未來也可以在元宇宙中獲得很好的解決。

     
    目前的遠距工作,同事們藉由 email 、通訊軟體或是會議軟體溝通,雖然省下了通勤時間,但缺乏社交互動以及老闆無法掌握員工的工作狀態是最為人所詬病的,所以許多老闆在疫情后紛紛要求員工要回辦公室上班。

     

    在元宇宙中,你可以將虛擬辦公室建立在任何地方,包含山上、海邊等,設定好辦公地點后,就可以邀請你的同事上來。

     

    當大家都進入這個工作空間,你們就可以開會、聊天甚至各自辦公,就好像你們在真實的辦公室中一樣。如此一來,企業主們不但可以節省昂貴的辦公室租金,也可節省員工通勤的時間,增加工作效率。

     

    臉書在 2021 年 8 月發表的服務“Workrooms”就是使用 VR 技術來進行遠距工作的服務。

     

    簡言之,臉書的元宇宙會讓未來的社交更有真實感,雖然目前的發展仍在非常初期的階段,但這個愿景給我們相當大的想像空間。

     

    微軟 (Microsoft)
     

    另一科技巨頭,微軟也積極參與到元宇宙的競賽中。

     

    與 Meta 不同,微軟將重點放在強化遠程工作和虛擬會議的體驗上。讓遠距工作、虛擬會議能有更有趣且個性化的體驗。

     

    微軟在元宇宙中的主要戰略集中在公司的協作平臺 Teams 中,特別是 Mesh for Microsoft Teams ,主要是微軟認為現在的年輕人都是出生在網路時代,所以在工作上他們會需要更多的彈性與空間。

     

    在 Mesh for Microsoft teams 這個空間上,不但可以加入虛擬會議、發送聊天、共享文件和檔案,也可以舉辦大型研討會。

     

    Mesh for Microsoft Teams 最大的特色是能夠創造個性化的虛擬化身,也就是說,你的數位頭像可以做到跟你本人很像,而且還可以模仿你的表情跟動作。

     

    Mesh for Microsoft Teams能讓使用者像是在真實辦公環境中一樣打招呼對話;
     

    宏達電 (HTC)
     

    宏達電 (HTC) 從智慧型手機制造商轉型為元宇宙的參與者,特別著重于虛擬現實(VR)技術的發展。

     

    它們不僅使得虛擬世界更加逼真和互動,還為創作者提供了安全和創新的平臺。HTC 的元宇宙策略集中于打造一個多元化的虛擬平臺“VIVERSE”,旨在促進不同廠商和服務之間的互通,共同構建一個開放且多元的元宇宙網路。

     

    HTC 在 2002 年研發出全球第一款使用微軟作業系統的智慧型手機,比蘋果的第一支 iPhone 早了五年,在智慧型手機中佔有一席之地,但它在近年來轉型進軍元宇宙,于 2016 年就推出第一副 VR 眼鏡 HTC VIVE 。

     

    根據 HTC 創辦人王雪紅的說法,元宇宙能夠持續發展,以下五項技術是關鍵: VR 、 AR 、 AI (人工智慧)、 blockchain (區塊鏈)、 5G 。 

     

    VR 及 AR :能夠將浩瀚的虛擬空間呈現在人們面前,且隨著半導體產業及云端運算技術的發展,能夠讓穿戴裝置變的更舒適輕便。

     

    AI:在元宇宙中有許多的應用,例如 AI 的跟蹤系統能夠讓我們在虛擬世界的化身更加自然且真實,因為它可以追蹤模仿我們的動作及表情。

     

    區塊鏈:則為元宇宙中的創作者提供了相當有保障的平臺,因為所有的創作都擁有著作權,且不能輕易被篡改。

     

    5G:高頻寬及高網速則讓元宇宙整體的體驗更佳,無縫接軌。

     

    前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也曾公開表示:“元宇宙就是未來的 internet (網路),我百分之一千確定,元宇宙會對人類的生活和工作產生非常重大的影響,甚至遠遠超過智慧型手機。”

    宏達電 (HTC) 的元宇宙策略
     

    HTC 的策略主要聚焦在元宇宙的硬體、軟體、平臺及服務上。

     

    除了致力于研發 VR 裝置外,它在 2022 年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也發表了名為“VIVERSE”這個元宇宙平臺,採取開放式的架構,各相關廠商都可以把他們開發的應用軟體放上平臺,目標是與全球的電信業者結合,打造彼此互通的元宇宙世界。

    NVIDIA (輝達)
     

    NVIDIA 作為圖形處理技術的領導者,也在元宇宙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通過其 Omniverse 平臺, NVIDIA 正在搭建一個連接 3D 世界的虛擬宇宙,為產業模擬和創意合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NVIDIA 對于元宇宙的想法,主要是透過 NVIDIA Omniverse 平臺把 3D 世界串連成一個共享的虛擬宇宙。 Omniverse 在 2020 年 12 月推出公測版,在 2021 年 4 月推出企業版 Omniverse Enterprise 。

     

    產業可以在 Omniverse 平臺上模擬實體環境裡的工廠或建筑物,然后進行合力設計或制造。舉例來說, Foster + Partners 設計與建筑事務所讓來自全球 14 個國家的設計師,在 Omniverse 這個共享虛擬空間中,一起進行建案的設計。

     

    此外,它還能讓人類跟機器人進行協同合作。在 Omniverse 中訓練好這些機器人的大腦后,機器人專家可以把這些大腦裝入 NVIDIA 晶片,并且連接至真的機器人。

     

    例如,汽車制造商 BMW 就利用 Omniverse 創建了一個數位雙胞胎工廠,提高生產效率并降低成本。 NVIDIA 的這一策略不僅顯示了元宇宙技術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也突顯了其在創新合作和新穎合作和設計領域的潛力。

     

     NVIDIA 的 Omniverse 平臺使設計師和工程師能夠在一個共享、互動的虛擬環境中協作,從而推動創新和加速產品開發。

     

    這種技術的應用不僅限于工業制造,還延伸到建筑、城市規劃和娛樂等多個領域,顯示了元宇宙技術如何跨行業推動創新和協作。

     

    BMW 可以在虛擬工廠訓練、測試機器人,成功以后再讓機器人在真實世界的實體工廠工作,可以大幅提升實體工廠的效率。

     

    元宇宙可以應用在哪裡?
     

    元宇宙的應用正快速擴展至各行各業。從游戲、教育、醫療和消費品,元宇宙提供了一種創新的互動方式和新的體驗平臺。

     

    游戲
     

    元宇宙在游戲領域的應用十分廣泛,提供了一個沉浸式的虛擬世界,讓玩家以虛擬化身參與。例如, Roblox 這樣的平臺允許使用者創建和體驗各種游戲,使游戲不僅是娛樂,也成為社交和創意的空間。

     

    Roblox 是以元宇宙為概念的游戲公司,在平臺上使用者不但可以使用 Roblox Studio 引擎自行創造游戲,也可以玩其他人創造的游戲。此外,在平臺上也可以使用虛擬貨幣 Robux 進行交易或是跟朋友聊天。

     

    Roblox 于 2021 年 3 月成功在美國上市,根據 Influencer MarketingHub 于 2022 年 3 月發表的統計數據, Roblox 上有超過 800 萬個游戲開發者,提供的游戲超過 1,800 萬個,每日活躍使用者超過 3,260 萬人。
     

    教育
     

    教育是另一個被認為未來可以廣泛運用元宇宙概念的領域。上述提到的游戲公司Roblox 也跨足教育領域,打造 3D 多人互動式的教育空間,目標是在 2030 年有超過一億名學生使用這個平臺。

     

    元宇宙在教育領域的潛力巨大,可以使學習變得更互動和體驗豐富。學生可以通過虛擬實境體驗歷史場景或共同合作科學實驗,從而提高學習動機和參與度。

     

    例如,以前歷史讀到古埃及文化時,只能透過歷史課本看金字塔圖片,但是透過 VR 的技術,未來學生可以直接身歷其境般進入金字塔、甚至看到木乃伊,探索古埃及的世界。

     

    此外,未來學生還可以透過元宇宙平臺共同制作火箭,探索太空站,這些都是書本無法提供的體驗。

     

    根據教育機構 Brookings Insitution 在 2022 年發表的一份“當教育遇上元宇宙的”的報告,元宇宙下的教育模式將會變得更生動多元,學生們不但有更多體驗的機會,也會從被動的角色改成主動、探索的角色。



    虛擬活動
     

    另一個元宇宙的新趨勢就是大型的虛擬活動。現在,我們參加演場會、球類比賽、大型展覽等實體活動,都是要事先買票,然后在規定的時間內排隊進場。

     

    但在元宇宙上,可以舉辦虛擬音樂會、舞會等各種大型活動,你不用出門就可以跟其他人一起狂歡、一起跳舞,享受身歷其境的感覺。

     

    Meta (前臉書)在 2021 年底就在元宇宙舉辦了三場跨年演唱會,可惜這場活動沒多少人關注,最后以失敗告終。

     

    在臺灣,大型的活動也開始運用元宇宙概念了,像是 2022 年的臺北國際電腦展 (COMPUTEX) 就以虛實混合活動呈現,主辦方攜手專業活動平臺 EventX 一起,將線下活動與線上活動融合,讓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參與。

    醫療
     

    從遠程診療到數位孿生技術,元宇宙在醫療領域帶來了革新性變化,提高了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和效率。

     

    遠距醫療:以前我們總習慣生病了就要去診所或醫院看醫生,然而新冠肺炎發生后,更多的人開始接觸到遠距醫療,對于一些簡單的疾病,可以透過電話或是視訊就完成看診。
     

    在元宇宙中, VR 的技術能夠讓遠距醫療做到更深入,不需要親自到醫院就能接受治療。

     

    舉例來說,如果你人在臺灣,但是對病情最佳的專家在美國,那麼只要穿戴上 VR 裝置,就可以進入醫生的診間。你可以在當地的醫療設施進行掃描及檢查,數據會即時傳輸到美國,在美國的醫生就可以幫你遠距看診。

     

    區塊鏈技術:如前文所提到,區塊鏈可以儲存龐大的交易資料,并具有難以篡改的特性,這個特性用在管理病歷及個人健康資料這樣的高隱私數據就相當安全。
     

    數位孿生:數位孿生意思是對任何物體、過程或系統創造一個“虛擬雙胞胎”,應用在元宇宙醫療上,就是可以針對病人複制一個跟他一樣的虛擬病人,目的是測試病人從手術恢復到對特定藥物的反應等,對患者來說是更安全的做法。
     

    運動
     

    元宇宙技術使得家庭健身更加多元和有趣,讓使用者在虛擬環境中體驗各種運動。舉例來說,你在家騎著腳踏車健身,戴上 VR 眼鏡,你立刻可以感受到自己正在參加鐵人三項,馳騁在一望無際的公路上。

     

    Meta 的“虛擬健身房”也已經開張,使用者在家裡不用買跑步機或是飛輪車,只要透過 VR 頭盔,就可以健身、做各種有氧運動。

     

    創辦人祖克柏還分享了他與奧運女子花劍金牌得主 Lee Kiefer “隔空比劍”的影片,見證元宇宙在運動上可以運用之處相當多元。

     

    工廠數位分身
     

    數位孿生技術在制造業中的應用,如 BMW 通過虛擬工廠來測試和最佳化制造流程。

     

    數位工廠的用途在于減少實體工廠的試錯成本并且提升生產效率,因為在虛擬工廠中可以模擬制程并且訓練機器人等等,一直不斷試錯到可行后再套用到實體工廠中。


    消費品及奢侈品
     

    商機是緊跟著顧客行為,所以成功的品牌需要持續了解顧客去了哪裡以及他們的需求是什麼,目前也已經有許多品牌已經進入虛擬世界的賽道。

     

    根據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的研究,奢侈品在元宇宙的商機到 2030 年前會高達 500 億美元。

     

    品牌如 Gucci 已經開始探索元宇宙中的商機,通過虛擬商品來擴展其市場影響力。

     

    舉例來說,精品一線品牌 Gucci 在游戲平臺 Roblox 中推出數位版的包包 Dionysus ,售價高達 35 萬 Robux 幣,換算美金相當約 4,115 美元,甚至比真實世界中的包包還貴。


    Gucci 在虛擬世界中推出的包款 Dionysus ;

    圖片來源: HYPEBEAST




    元宇宙有什麼爭議?
     

    元宇宙的崛起同時帶來了一系列爭議和挑戰,尤其在安全性、隱私保護和健康影響方面。

    安全性
     

    在虛擬世界中,與現實世界相似的犯罪行為,如詐騙和性騷擾,成為嚴重問題。例如,有報導指出個別女性在加入虛擬世界后遭受性騷擾,顯示元宇宙中犯罪行為的管制和法律保護仍待加強。

     

    有位倫敦的女性 Nina Jane Pately 在她發表的文章中寫道,在她加入虛擬世界的 60 秒內,她受到了口頭和性騷擾,有 3~4 個男性化身的人,實際上輪姦了她的化身和拍照,簡直是一場惡夢。

     

    2003 年的游戲《第二人生》(Second Life)也曾出現過使用者使用游戲幣進行龐氏騙局這樣的新聞。

     

    在虛擬的世界中,誰來管制犯罪行為和維持秩序仍然是個待解決的問題。

    隱私問題
     

     

    隨著技術的進步,使用者的行為和偏好可以被輕易追蹤,導致對元宇宙平臺如 Meta 的隱私保護產生擔憂。個人隱私在虛擬世界中可能面臨更大風險,特別是在缺乏相應隱私法律保護的情況下。

     

    就像 Facebook 的隱私權爭議一樣,許多人對于 Meta 的隱私保護持著不信任的態度。虛擬世界中如果沒有能跟上技術變革的隱私法保護,那麼人類被追蹤的可能性將會愈來愈大。

     

    就像現在臉書能夠透過使用者的行為追蹤他們的喜好跟興趣,未來 Meta 甚至可以追蹤使用者的眼球跟面部表情,個人的隱私權在虛擬世界中幾乎是蕩然無存。

     

    因此,隱私權的保護是各元宇宙平臺極需重視的問題。

    健康問題
     

    虛擬世界對人類帶來的身心問題是另一個備受關注的議題。

     

    長時間使用 VR 裝置可能對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如暈眩、頸部不適等。此外,研究指出,虛擬世界的沉浸式體驗可能與某些精神健康問題有關,尤其是對年輕使用者的影響值得關注。

     

    在心靈方面,已有研究證明虛擬世界跟精神疾病之間存在關係,尤其是那些涉及幻想和幻覺方面的精神疾病。

     

    在一項研究中,測量了 100 名 20 歲至 30 歲的使用者的互聯網使用問題 (PIU) :抑鬱、焦慮和精神分裂癥特徵,其中約有 30% 的人表現岀有 PIU 的問題。

     

    此外,青少年網路成癮也是令許多父母及老師頭痛的問題。

     

    元宇宙面臨哪些挑戰?
     

    儘管元宇宙獲得眾多科技巨頭的關注與投資,但在其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顯著挑戰。


     

    紐約市未來今日研究所所長梅蘭妮·蘇賓預測:“到 2030 年,很大一部分人將以某種方式進入虛擬世界。”

     

    即使許多專家及科技巨頭們看好元宇宙的發展,但是它目前仍在發展的初期階段,還有許多的挑戰,包含硬體、技術、法規、使用者接受度等。

    硬體
     

    目前進入元宇宙需要穿戴高價的設備,如 VR 眼鏡。這類裝置的價格通常在幾百到幾千美金之間。價格無法平價的情況下,就難以推廣至大眾之間。

     

    例如 Oculus Quest 2 的價格大約在 $296.99 美元起,而更專業的 HTC VIVE XR Elite 的價格更是高達約 1,160 美元起。

    技術
     

    在技術方面,各種元宇宙平臺之間缺乏互通性和統一性是目前最大的挑戰之一。

     

    元宇宙平臺間的互通性不足是一大挑戰。像互聯網一樣,元宇宙需要通用的標準和語言,以確保不同平臺間的互操作性和連續性。

     

    想像元宇宙是一個由不同品牌所建造的購物中心,而這些購物中心代表不同的元宇宙平臺。現階段,這些品牌的店鋪彼此之間沒有聯繫,代表著你在一家店裡買的商品,比如虛擬衣物或車子,不能帶到另一家購物中心的同間品牌店鋪。

     

    這就像你在一家超市買的禮品卡只能在該超市使用,不能在其他該超市的連鎖店使用一樣。為了實現更流暢的使用者體驗,元宇宙需要建立類似“通用禮品卡”的標準,讓使用者能夠在不同的平臺間自由地轉移,和使用他們的資源和購買的物品。

    法規
     

    隨著元宇宙的出現,現有法律需要更新以應對新的挑戰,特別是在隱私、安全和智慧財產權方面。


    使用者接受度
     

    元宇宙是否能獲得廣泛接受仍是未知數。使用者可能會對新技術保持懷疑,或偏好真實世界的體驗。

     

    像是祖克柏在元宇宙上舉辦的線上跨年演場會以失敗告終,到底是這個概念太先進,還是人們終究還是喜歡實體的感覺,這個需要時間來證明。

     

    疫情期間,許多人被關在家裡很長一段時間不能出門,許多人開始懷念能到辦公室上班或是到郊外踏青的美好,但也有人習慣遠距工作后就不想回去實體辦公室上班。

     

    科技會慢慢改變人類的行為,但是人類也有一些需求是科技無法滿足的,使用者接受度會是元宇宙發展是否能成功的重要關鍵。

     

    元宇宙的未來愿景


    元宇宙目前仍在發展的初期階段,要成熟預計還需要 10~15 年的時間,其中的不確定性仍然很高。

     

    然而,已有許多科技巨頭看好元宇宙發展,大量投入在元宇宙的相關設備及平臺,像是臉書、微軟、輝達、宏達電等。而元宇宙的概念也逐漸被應用在各領域上,包含游戲、教育、醫療、制造、活動等,未來商機無限。

     

    未來元宇宙仍須克服的挑戰包含硬體、技術、法規等,但最后考驗是否能成功的還是回到使用者的接受度。

     

    對于元宇宙,我們可以保持審慎樂觀的態度,持續關注它的發展,并且親身去嘗試,掌握其中的商機,畢竟它有可能真的顛覆人類未來的生活方式。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YITB.COM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YITB.COM

    <table id="wayaw"></table>
    <table id="wayaw"><option id="wayaw"></option></table>
    <table id="wayaw"><source id="wayaw"></source></table>
  • <table id="wayaw"><option id="wayaw"></option></table>
    <noscript id="wayaw"><noscript id="wayaw"></noscript></noscript>
  • <td id="wayaw"></td>
  • 日韩在线视频